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全球宗教> 台灣宗教組織與社會發展研討會 肯定宗教貢獻

全球宗教

字級

台灣宗教組織與社會發展研討會 肯定宗教貢獻

【作者:人間福報記者曹麗蕙】 2020-06-19
「台灣宗教組織與社會發展研討會」6月19日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登場,包括佛光山、慈濟、福智、彰化基督教醫院、天主教主教團等宗教團體代表,以及政府與民間專家學者均齊聚一堂,其中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特別在會中分享宗教組織在變局中的困境與因應,各界也肯定宗教組織穩定社會和參與國際人道援助的貢獻。

主辦人、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表示,有人說台灣在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下,災情相對輕微,是因台灣宗教慈善團眾多,得到上天祝福;他並指出,宗教跟政治、社會、家庭、文化息息相關,盼研討會能喚起大家多關注宗教相關議題,也感謝宗教界的促成,「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台灣未來一定會更好。」

當天共舉行三場研討會、一場綜合座談。第一場討論會主題為「台灣宗教組織的發展與變遷」,由內政部民政司司長林清淇、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前副教授陳瑞貴、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院長林本炫發表相關內容,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擔任與談人。

林清淇率先分享,中華民國憲法保障宗教的平等自由,政教分離是很徹底的,依內政部統計,台灣主要宗教類別有二十二種,還有很多民間信仰與新興宗教,而登記有案的寺廟逾一萬兩千座、教堂近三千座,平均每二點三七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寺廟教會堂,宗教建築密度極高。

他不諱言,宗教團體法制分歧、組織僵化、宗教建築物的鄰避性爭議和產權登記等是當前台灣宗教發展面臨的課題,「如佛道教寺廟適用監督寺廟修例,然而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非佛道宗教,卻是不同法律規範。」站在主管機關立場,他盼能建立完善配套,如短期制定宗教團體不動產處理暫行條例,長期上仍希望制定宗教團體法,賦予宗教團體宗教法人格,並從組織、財產、稅賦、運作、保障及永續發展全面向處理。

林本炫則分享「台灣宗教組織的發展前景」,並由台灣宗教信仰變遷圖像中發現「從個人與民間信仰往佛教遷移的比例最高」,而在個別信仰忠誠度上,也是以佛教九成三為最高。他說:「台灣乃至全球宗教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持續擴大,尤其台灣自原本的宗教『入超國』,如今成為『出超國』,是很重要的發展趨勢。」

覺培法師強調,宗教界不僅在台灣發揮安定社會的正向力量,國際援救上更扮演重要角色,為台灣在面對世界取得亮眼成績單。他最後更擲地有聲提出,迎接世界變局,因應之道在「和」字:第一「政黨必需和解」,以人民福祉為最高考量;第二「兩岸需要和平」,彈丸之地的台灣,禁不起戰爭的摧殘;第三「政府民間需『和』作」,以平等互敬創造雙贏;第四「人我之間和諧」,包括對待外籍移工要能愛護,無論外配陸配,都必需給予疼惜尊重。

昨天另外兩場研討會主題為「宗教組織與國家發展及國際參與」與「如何精進宗教組織管理」,發表與對談的貴賓包括彰化基督教醫院海外醫療中心執行長高小玲、慈心農業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慈濟基金會處長何日生、南台科大財法所教授兼所長羅承宗、前成功大學及崑山科技大學教授彭堅汶、中華佛寺協會秘書長林蓉芝。而天主教主教團宗教交談委員會執行祕書林之鼎神父、台灣宗教聯合會執行長法藏法師、立委鍾佳濱、張其祿等也都出席綜合座談。
12345678910第1 / 253頁
追蹤我們